更新时间:2025-10-27 04:04:10
突然想到一个词“沉没成本”,可能用在这里不是很妥帖,但是贴合当事人的心境看,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没报警之前,家人们反对的理由无外乎「面子」和「影响」。
妈妈觉得女儿被侵犯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如果没有人知道的时候就让这件事情过去,可能是影响最小的方式。
当然,此时的妈妈虽然知道女儿会痛苦一段时间,但是在她的认知里,女人生来就是要忍受很多痛苦,各种委屈对比之下,能维护住清白名声,似乎更好。
弟弟的想法会深一层。
身为律师的他,知道报警只是开始,他是有别的私心,比如会对自己和楚楚的婚礼有影响等;
但是弟弟心里确实也是怕姐姐叶思北承受不住报警后来自各方的拷问——有礼貌的询问,更多的是人言流言和谣言侮辱。

而且真站到法庭上时,他也怀疑姐姐是否能承受住对方律师的无理质询,还有一遍又一遍地细刮那段有些屈辱的经历。
这时候叶思北这件事情只是里子里发生的事情,别人都不知道,母亲和弟弟只需要针对叶思北这个唯一人就可以了。没有任何成本。
但是报警之后,大家已经做好了接受这些质疑的准备,他们的态度也在当事人叶思北的坚定上有了变化。
之前的隐忍是为了家人,之后的爆发也是为了家人。
只有家人才知道女儿、姐姐遭受了什么样的侮辱,还没有得到正义的到来,又要承受那些吃瓜人的说三道四,他们是不能忍受这些的。

为了自己的脸面也好,为了家人好受一些也好,他们都要尽力阻止这些事情发生。
弟弟叶念文说这件事情像一根刺,过不去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件事不再是叶思北一个人的清白,而是全家人的清白。
母亲更是不能容忍,或者说不能让别人指点自己的女儿。
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女儿确实没有错,身为母亲的人更知道自己的女儿是什么样的人;
另一点是母亲也和女儿一样,成为这场舆论(八卦)的焦点,对于自己的名声、荣誉都有了影响。
对于弟弟和母亲、父亲、秦南等人来说,他们都已经是事件的漩涡,不同程度上付出了很多。

所以这时的维护,当然有对真相的信任,对女儿的爱护,还有一份是对自己家庭,或是对自己名声的维护。
败诉不代表真相,但是他们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证明对错,为叶思北正名。所以只能在别人提出异议时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助。
说回到八卦的人群,母亲典桂芬为什么独对菜场卖水果那阿妈那样愤怒?因为那个卖水果的阿妈前一秒还对她慈眉善目,后一秒看她走远了就对别人说三道四听来的风言风语,诋毁叶思北。
对于母亲来讲,诋毁自己的儿女肯定不舒服;另一方面,当作朋友的人也是这样是非不分,人云亦云,又有一层看错人和对世态炎凉的控诉。

所以黄桂芬会生气、愤怒,不只为女儿,也为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在这一刻的崩塌——那些以为好的,现在全成了坏了,世间到底什么才是值得珍惜和维护的呢?
有关母亲黄桂芬在菜场大闹这出戏,我还有一个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这部分是强行给母亲加戏,目的是表达母女关系与报警前的区别,有点母亲悔悟,家庭氛围趋向融洽的意味。
因为自从母亲黄桂芬默认叶思北报警之后,叶家人基本上态度都有了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在电视剧里需要有一个抓手,让人看到变化。

黄桂芬在菜市场的大闹刚好是这种转变反思的结果 。
之前黄桂芬晕倒的时候,叶思北在黄桂芬的床前听了她一通「正常」的唠叨。叶思北说“这么明显的偏爱,为什么没有看见?”
下一集的镜头里,就有了黄桂芬回忆自己这些年经历过的一切。
因为生了女儿,被夫家要求离职再生一个儿子;因为丢了工作,不得不一个人支撑起早餐摊;因为钱不够,不得不冷言面对成绩更好的女儿,还理所当然地让她退学……
传统的母亲心里有过质疑,但是没有答案。她以为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这一次女儿的遭遇似乎让她看明白了一些事情——那些所谓的正常,并不正常。
于是菜场里和熟识的摊主撕扯是她对女儿「爱」的投名状,她有那么一点觉察出来什么才是真正的「正常」。

说到底,叶思北的这一家亲人并不是对她完全的「吸血」,至少比《欢乐颂》里樊胜美一家要好很多。
他们是重男轻女,享受从女儿身上吸来的财富,但是比起更为重要的冲突,他们还有同为一家人的血性。
弟弟叶念文的那句“一直有爱”没错,只是爱的程度不一样。当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却一直以为是弱者的母亲黄桂芬觉醒新时代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天地时,这个家才完全变了样。
这也是这部剧演绎比较好的一面。生来为家人,可能有薄厚之分,但是同为家人,总是会希望家人拥有更好的生活,并不矛盾。

人性向来复杂,也很简单。有时候只是单一面的展示,丰富的人性需要多维度刻画。
叶家人之前反对有私心,也是出于真正的关爱;之后败诉时的全力维护,也是基于一家人的友爱。家族始终还是要回归温暖,才算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金社长
下一篇:那些打低分的,我同意你们的观点
《余生有涯》反对报警的家人,在叶思北一审败诉后为什么更激烈?
《余生有涯》repo 题材值得关注
